天兒說冷就冷,石家莊這幾天突如其來的“變天”讓很多市民猝不及防,久違的霧霾天又有了抬頭之勢。小編注意到,路上不少行人已經全副武裝,口罩、圍巾等過冬、“防霾”的裝備統統派上了用場。
莊里的空氣質量究竟如何?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是如何被監測的? PM2.5到底是什么? “防霾”口罩防霾嗎?小編帶著各種問題來到石家莊環境監測中心,聽聽環境保護專家為我們揭秘PM2.5,隨小編共同來漲姿勢吧。
探秘海力環境監測中心 PM2.5是這樣測出來的
石家莊目前有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共49個,分布在市區及周邊17個縣市。監測點地域的選擇主要按照區域功能劃分,涵蓋功能區、住宅區、商業區等。石家莊市區內8個監測點分別是:世紀公園、西南高教、22中南校區、職工醫院、人民會堂、市區西北水源、高新區以及封龍山背景監測點。
空氣污染物監測項目(xiàng mù)有哪些?
監測國標規定的六項感染物,包括(bāo kuò)PM10,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二氧化硫(SO2)以及氮氧化物。
PM2.5到底是什么?是如何被監測出來的? PM2.5與霧霾(霧和霾的組合詞)天氣的形成又有什么關系呢?明天將繼續為您揭秘PM2.5監測的全過程。
PM2.5是如何被監測出來的?如何保證監測數據準確性?
聽說我們要看看PM2.5監測的設備,監測中心大氣室的李會來老師首先帶我們爬上了樓頂,因為所有大氣污染物的監測過程,都是從戶外儀器設備對各類污染物的采集、分離開始的。
這是位于環境監測中心樓頂平臺的切割器
這臺位于環境監測(environmental monitoring)中噪聲檢測服務心樓頂平臺的切割器,需要監測的顆粒物就是通過這個儀器設備被采集起來的。石家莊市區及下屬17個縣(市)49個環境監測站均采用同樣的設備方法進行顆粒物的采集。
看這些各式各樣的儀器,顆粒物的成分分析就要靠他們了。
空氣中漂浮著各種大小的顆粒物,PM2.5是其中較細小的那部分。南通甲醛檢測是指通過特定的方法或儀器,對空氣、水、食品、衣物等含有的甲醛做定量有害因素檢測。測定PM2.5的濃度需要分兩步走:(1)把PM2.5與較大的顆粒物分離;(2)測定分離出來的PM2.5的重量。目前石家莊環境監測中心采用的PM2.5監測方法是β射線法。
首先空氣以一定的流速通過切割器,在抽氣泵的作用下,直徑較大的顆粒被截留,將PM10顆粒分離出來,進入PM10分析(Analyse)儀。南通環境檢測中心是通過對人類和環境有影響的各種物質的含量、排放量的檢測,跟蹤環境質量的變化,確定環境質量水平,為環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礎和保證。簡單地說,了解環境水平,進行環境監測,是開展一切環境工作的前提。PM2.5的采集、分析需經分割器二次截流,進一步將 PM2.5顆粒分離出來,采集到的PM2.5顆粒進入分析儀,被截留到濾膜上,然后通過一束beta射線照射,射線穿過濾紙和顆粒物時由于被散射而衰減,根據β射線衰減的程度通過一定的公式計算就可以得出PM2.5的濃度。分析儀每隔一小時進行一次測定,得出最近一小時內空氣中PM2.5的濃度,監測(Food Monitor)數據實時在環保部門空氣質量發布系統中更新發布,整個過程全部由專業儀器完成。
圖為PM2.5顆粒分析儀。分割器采集到的PM2.5顆粒被輸送到室內的PM2.5分析儀,環保部門日常公布的PM2.5濃度值就是在這里測量出來的。
上圖是一氧化碳(CO)濃度,超氧(O3)濃度,二氧化硫(化學符號:S)(SO2)濃度以及氮氧化物濃度分析儀。
工作人員每周都會使用標準膜及標準氣體對所有分析儀器設備進行修正、校準,保證監測數據真實準確。
從監控中心出來,工作人員邀請小編和他共同去電視塔上的監測站看看,這是他每天必做的一項工作。
為監測不同高度的空氣質量指數,市環境監測中心在電視塔設有四個梯度監測站點。天氣越來越冷了,工作人員每天都要登上電視塔,在戶外對設備進行檢查,保證正常數據監測。
PM2.5到底是什么?
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的首字母縮寫, PM2.5指的是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人類纖細頭發的直徑大約是50-70微米)。PM2.5又稱為可入肺顆粒物,或細顆粒物。PM10指的是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等于10微米的顆粒物,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PM2.5和PM10是表征環境空氣質量的兩個主要污染物指標。
雖然PM2.5只是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
什么是霧和霾?
人們常常將霧和霾混為一談,實際上二者是有區別的。霧霾(霧和霾的組合詞)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我們常說的霧霾其實是霧和霾的組合,但是霧是霧,霾是霾,霧和霾的區別很大。簡單地說,空氣中細微的水珠是霧,屬于液體,而霾則是固體,是由空氣中的微小塵粒、硫酸、硝酸、可吸入顆粒物等粒子組成的。它能使空氣變渾濁,能見度降低,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是霧霾。兩者結合的情況,形象的比喻一下,就是小孩子玩泥巴,把沙泥和水混在一起,又混又臟。
兩者的關系
很多人會把霧霾和PM2.5混為一個概念,認為霧霾就是PM2.5,其實PM2.5只是霧霾的其中一種組成部分,兩者屬于包含關系,并不是對等關系。之所以會有這種概念上的誤差,是因為PM2.5顆粒物是構成霾的主要成分,對人體的傷害大,是導致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所以治理霧霾的關鍵就是解決PM2.5問題。因而很多新聞或是文章會把PM2.5作為霧霾的“代名詞”,造成大眾在觀念上的一種誤差。
PM2.5對霧霾天氣的形成有促進作用,霧霾天氣又能進一步加劇PM2.5的積聚。霧霾天,空氣中的濕度較高,霧滴提供了吸附和反應場所,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感染氣體會通過(tōng guò)大氣化學反應生成PM2.5顆粒物,PM2.5的積聚也加速霧霾的生成,兩者相互作用。
PM2.5如何危害健康?
PM2.5是指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1/20,已到達肺泡的臨界值。同時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面積大,活性強,表面易附著有毒、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細菌(fungus)等)。也就是說PM2.5以下的細微顆粒物人體的鼻腔、咽喉已經擋不住,它們會攜帶空氣中各種有害物質,一路下行,進入細支氣管、肺泡,再通過肺泡壁進入毛細血管,再進入整個血液循環(continue)系統(system)。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對人體危害大的不是PM2.5顆粒物本身,而是顆粒物上吸附的各種化學物質。
PM10是直徑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顆粒物,體積是的PM2.5的64倍,咽喉是PM10的終點站,咽喉表面分泌的黏液會粘住它們,可以通過吐痰排出,所以對人體的危害(wēi hài)并不大。
PM2.5從哪來?
PM2.5來源廣泛(extensive)、成因復雜,人為排放中,包括燃煤、燒秸稈、燒烤、機動車出行、餐飲油煙、建筑施工揚塵、噴涂噴漆裝修等都會為增加PM2.5做“貢獻”,一些排放出的氣體發生化學反應也會轉化成PM2.5。PM2.5還有自然來源,包括風揚塵土、火山灰、森林火災等。PM2.5相比PM10,二者來源基本相同,但PM2.5中二次顆粒物所占比例較大。
石家莊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先天不足,地處太行山東麓,從西南方到西北方被太行山環抱,其它方位是平原,這種半山半平原的特殊地理條件,形成了特定的氣候特點。受太行山屏障作用,多平均風速較低,全靜風小風頻率在20% 以上。
此外城市降水量少、降水分布不均,不利于大氣污染物清除。城市熱島效應顯著,城郊冷空氣向市區轉移,城市外圍的大氣污染物也會隨著進入市區。
手機軟件檢測空氣質量,靠譜嗎?
目前有一些手機軟件宣稱具有空氣質量監測功能,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和環境保護部門采用的標準方法相比,用非專業儀器測出的PM2.5數值是不可靠的,這類手機軟件可能是根據你的手機定位功能自動獲取(obtain)附近環境監測站點的監測數據,也可能使用的是非專業的監測手段獲得數據。
在進行污染物濃度監測過程中,需要儀器使用者不斷地用標準方法進行校正,沒有經過科學訓練的業余人士不大可能辦得到,更何況非專業儀器的測量數據(data)真實性沒有保證。
減少霧霾危害 請你這樣做
PM2.5治理是一項長久工作,作為普通市民,對抗霧霾(mái)(霧和霾的組合詞)天氣,我們能做什么呢?環境監測中心的徐曼老師介紹說,一般氣象條件下,大氣污染物濃度呈現“晨峰午谷”日變化規律。污染物濃度峰值多出現于清晨6時-10時之間,午后污染物濃度逐漸下降至谷底,夜間18時后又逐漸上揚,直至次日清晨呈周期性變化趨勢。但是在實際測定中,污染物濃度又受到風力,風向,降雨,排放等諸多其他因素影響。
關門窗
在霧霾天條件下,家庭應關閉門窗,等到霾散日出時再開窗換氣。
少出門
霧霾天市民應盡可能少出門,如果戶外鍛煉要選擇上午10點以后或者下午進行。
勤洗臉
外出歸來,應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膚。
戴口罩
目前很多市面上銷售(Sales)的口罩都以防霾為推銷噱頭,但其真實效果都有待考究,環保專家建議民眾,可以選擇添加活性炭等具有吸附功能的口罩。南通甲醛檢測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的簡易檢測方法的產品,也是目前適合個人家庭檢測甲醛的檢測方法。體積小巧方 便放置,用于家具治理前后對比甲醛濃度,判斷治理效果再方便合適不過啦!甲醛自測盒的特點就是消費者可以自己動手檢測甲醛,操作方法簡單!
顧老幼
人體呼吸系統從鼻子到下呼吸道有一系列屏障,直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能夠進入下呼吸道到達支氣管和肺泡,長期吸入會對肺功能造成損害。建議兒童、老人及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避免長時間、強度特別高的的戶外活動,在家關好門窗,一旦出現呼吸不暢等癥狀,應及時就醫。